分类

2025年05月07日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

成考(专升本) 2025-05-07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5月7日专为备考2025年政治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答 案:对

解 析:(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个特殊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2、偶然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只起破坏作用。

答 案:错

解 析:(1)这是对偶然性的一种片面性的认识。(2)偶然性是和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3)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受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4)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所提供的“机遇”,揭示其背后的必然规律性。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偶然性所提供的有利“机遇”,促进事物的发展,避免不利的偶然性因素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破坏作用。

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的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是()。

答 案:A

解 析: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这一界定继承和汲取了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实现了物质定义的科学化。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答 案:B

解 析: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及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多选题

1、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

答 案:ABCD

解 析: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

2、决定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的因素有()

答 案:ABD

解 析:党的性质、党的政治主张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决定了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

主观题

1、人工智能就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典型表现,可以取代人的意识。  

答 案:错误。 (1)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2)人工智能可以部分地代替人脑的功能,并且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人脑,可以提高人们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但是永远无法取代人的意识,其原因是:第一,人工智能属于无意识的机械或物理的过程,而人的智能活动则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的过程;第二,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不会主动提出新问题,更不能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第三,与人的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不同,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

2、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答 案:错误。 (1)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道路,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论述题

1、论述如何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经验。

答 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顾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总结出4条重要经验。这4条重要经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1)“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这一条讲的是党的政治路线问题。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29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作出的。我们党是改革开放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改革开放不可能走到今天,更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点必须高度清醒、毫不动摇。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这一条讲的是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改革开放是我们党解放思想的结果,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解放思想永无止境。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新挑战,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关系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到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具有突破性的改革举措。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全面把握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全面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为我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只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勇于坚持,就要下决心向前推进。
(3)“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条讲的是党的群众路线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和力量,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深入调查研究,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把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与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4)“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这一条讲的是改革的方法论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是我们党政治智慧的集中体现;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讲的是科学态度问题。胆子要大,就是要坚定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就是要有一股“冒”的勇气、闯的劲头。步子要稳,就是要统筹谋划、慎重考虑、科学决策,不能急于求成,避免发生根本性、方向性错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讲的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既要从全局的高度对改革进行谋划和设计,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能改的就改,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不能改的坚决守住;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讲的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问题,既要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又不能平均用力,必须突出重点,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首先取得突破,以此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讲的是执行力问题。任何改革决策都要靠具体的部门、单位和人民群众去贯彻执行。如果各方面各层次对改革认识不统一,理解不一致,就不可能在实践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协同推进。这些方法论方面的经验,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探索意义。

2、论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

答 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和条件①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地方性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农村可以不依赖城市而独立存在,而城市不能完全控制农村。中国广大的人力物力资源不在城市而在农村。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形成大小军阀并存和军阀之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削弱了白色政权统治势力,给红色政权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又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大国,革命力量有回旋余地。
②国民革命时期在革命运动高涨区域的工农群众深受革命影响,保留了好的群众基础。
③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失败了,不仅引起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
没有解决,并且在日益激化,全国革命形势在继续地向前发展,为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
④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正确,是红色政权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条件。
(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密切结合,缺一不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如果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发动农民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也不能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权;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如果不进行土地革命,就不能充分发动群众,红军战争就得不到农民的有力支持,根据地也不能巩固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是战略依托,如果没有巩固的农村根据地,没有工农政权,武装斗争就失去依托而变成流寇主义,陷于失败,土地革命的成果也无法巩固。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它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内部没有民主制度,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国民党反动派凭借其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恐怖统治。无产阶级只有用革命的武装来反抗反革命的武装,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必须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广大农村则是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只能首先在农村聚集力量,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形成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在长期斗争中逐步地夺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我要跟贴
    取消